最新动态
最新动态
京能“擎睿”燃机大模型发布,发电数智化转型迈出关键一步
2025-09-25 14:23:23

来源:环球网 发布时间:2025年9月23日

【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】9月23日,在“双碳”目标加速推进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提速的背景下,以“跃升电力智能化”为主题的2025华为电力行业峰会于河北张家口崇礼区成功举办。峰会期间,华为联合北京能源集团(京能)正式发布行业首个面向燃气发电场景的定制化大模型——“擎睿”燃机大模型,标志着AI技术在电力核心生产环节的应用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落地。

首个燃机垂域大模型问世,破解“稳定”与“灵活”双重挑战

当前,新型电力系统正面临“极致稳定”与“极致灵活”的双重挑战:一方面需防范大停电风险,保障系统安全;另一方面要高效接入海量分布式能源,支撑多元新业态发展。华为副总裁、电力数字化军团CEO孙福友指出,这一“矛盾的统一体”正是驱动电力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动力。

在此背景下,“擎睿”燃机大模型应运而生。该模型基于华为全栈自主创新的算力底座,实现训练与推理一体化,并首次集成燃机垂类时序大模型与专业机理模型,创新引入多智能体协同机制与逻辑自动编排能力,重构燃气发电在运行监控、故障预警、能效优化等核心业务流程。据京能方面介绍,该模型已在实际机组中验证,显著提升发电效率与安全裕度,为行业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京能方案”。

谈及当前电力行业的人工智能建设进程,华为中国政企业务电力系统部总经理李继光对记者表示:“电力行业的人工智能起步并不算晚,国网、南网在前年甚至更早便已启动相关探索,目前行业已发布4个大模型,在央企中除互联网和金融外,电力正快速向第一梯队迈进。”他进一步提出,行业发展已从“快速内部署、让人人会用AI”的基础阶段,转向“聚焦高价值场景、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核心问题”的关键阶段——这一转变的核心目标,是通过AI技术真正破解新能源消纳、电网调度优化等行业痛点。

李继光也坦言:对于AI技术在电力行业的规模化落地仍然面临一定挑战。“当前AI应用的最大的瓶颈不是算力,也不是算法,而是场景和数据。”李继光说,“企业有没有高质量、标准化的数据供大模型调用,直接决定了训练效率和应用效果。同时,必须明确大模型要解决什么问题——是提升燃机效率、预测新能源功率,还是优化电网调度?每个企业的切入点不同,关键在于找准高价值场景。”

“京能“擎睿”燃机大模型,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场景案例。”李继光总结道。

白皮书发布,系统性破解发电企业转型痛点

除技术突破外,峰会同步发布了由华为、华北电力大学等联合编制的《ICT赋能发电企业数智化转型白皮书》。该白皮书直面当前发电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数据孤岛、多能协同困难、技术标准不统一等痛点,系统提出涵盖顶层设计、云基础设施、数据治理体系及AI应用范式的四大关键路径。

华北电力大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主任王宏盛表示,白皮书旨在将领先企业的实践经验转化为行业通用方法论,避免“重复造轮子”,加速全行业高质量、规模化转型进程。这一成果也标志着华为从单一技术输出向“标准共建、生态共治”战略的升级。

构建协同生态,共赴电力数智未来

本次峰会不仅展示了AI与电力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,更凸显了“政产学研用”协同创新在推动能源变革中的关键作用。随着“擎睿”大模型的落地应用与白皮书指导框架的推广,电力行业正加速从“数字化”迈向“数智化”新阶段。

面对电力行业高度专业化、生态复杂的特性,华为明确自身定位,聚焦连接与计算能力,做好黑土地。李继光表示,华为在电力行业不做端到端解决方案,而是聚焦“平台+生态”战略,打造坚实底座。他以“麻婆豆腐”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:客户需要“麻婆豆腐”,华为不能只提供优质的‘豆子’,辣椒、调料等需要伙伴共同参与,最终才能给客户端上这道美味的菜肴。

他提到,“华为正积极融入行业生态,与国网南瑞、南网数字集团、国能华能等产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,同时吸引懂电力的人才加入,实现 ‘在学习中合作,在合作中服务客户’。”

华为方面表示,将持续聚焦电力客户核心需求,携手生态伙伴,以ICT技术筑牢新型电力系统底座,助力构建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绿色的能源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