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色时分,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毛陈镇雨坛村,盏盏光伏路灯次第亮起;“光储充”一体化充电站下,两辆小货车静待蓄能;不远处,村民黄冬连使用手机扫码“便民一电通”设备取电,汩汩清水流向菜地……这一幕幕,正是雨坛村推动农村能源革命的生动写照。
雨坛村地处湖北仙女湖与王母湖之间,拥有畜禽养殖、生态种植、休闲旅游等产业,是孝南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。近年来,雨坛村开展“农村能源革命”试点工作,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发电、屋顶光伏、风电等绿色能源。
运维人员对雨坛村的沼气发电站开展巡检。
绿色改革的第一大难题是污染。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,雨坛村每年出栏生猪2000多头,但也产生了4000多吨粪污。如何找到经济发展与污废治理的平衡点?国网湖北孝感供电公司积极探索“种—养—沼—电”的循环经济模式,集中建成装机容量30千瓦的沼气发电站,变“粗放养殖”为“绿色循环”。
“粪料经处理后可产生沼气、沼液和沼渣3种产物,沼气用来发电,沼液、沼渣则通过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一回收后还田。村内种植的玉米、高粱等农作物又可作为饲料反哺养殖场,打通了粪污全链条循环经济。”国网孝感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范典说,该沼气发电工程可年清污4500余吨,发电8.6万度,产沼气7.2万立方米、沼渣95吨、沼液4200余吨。
雨坛村村民正在了解“便民一电通”共享用电插座使用方法。
雨坛村的能源改革不止于此。范典说,平原地区具有丰富稳定的光照资源,两湖绕一村又给雨坛村提供了充沛的风能资源,非常适合定制“减碳”文章。风力发电机、光伏发电板……一系列发电设施将丰富的光能风能转化为绿色效益。
漫步村庄,绿能应用触手可及:极速补能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可同时为4台新能源充电站提供能源补给;在白天充电储存、夜间放电照明的健身场内,村民竞相对比电子屏上消耗的卡路里;村中主道上每隔10米1盏光伏路灯点亮长夜;向阳而立的屋顶光伏板为村民带来每年超千元的光伏发电收益。
依托源源不断的绿能,雨坛村还设立一座“便民一电通”共享用电插座。范典说,农户只需扫码就可智能用电,反馈用电诉求,了解用电政策,解决了田间耕作浇水难的问题。
目前,雨坛村新能源装机容量超1017千瓦,助力村民实现了“用电自由”。雨坛村党总支书记王映辉说,雨坛村将持续深化农村能源革命,做好“去碳”文章,让绿色赋能文旅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发展。